去年11月我們提到全職媽媽Cammy的故事,面對會偶爾情緒失控的兒子,她一直感到非常無助,直至大約半年前她參加了靜觀親職課程,情況才得到改善。
靜觀親職課程由荷蘭教授和臨床心理學家Prof. Susan Bögels創辦,專為家有4至17歲孩子的家長而設,是一項着重體驗的訓練,主要針對父母在教養子女時的壓力反應,讓家長透過學習,以靜心的態度和子女相處,從而更加有效照顧自己及子女的需要,讓家庭關係有所改善。在靜觀親職課程中,家長透過進行一連串的練習如三分鐘呼吸空間、身體掃瞄、靜觀步行和靜觀伸展等,幫助我們激活大腦負責專注、組織、計劃和從多角度看事物的前額葉,幫助我們理智應付教養子女會面對的壓力和困難。
Cammy坦然從不知道靜觀為何物,首次於訪談期間進行幾分鐘的靜觀呼吸練習時,只感到十分沉悶。「剛巧那時候我沒有工作,只是出於學習多些教養子女技巧的心態,才來參加。」但透過課程中各種靜觀練習,Cammy慢慢留意到自身的各種壓力,並承認自己正在受苦或困擾。承認並非等於無奈接受,我們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,不抑壓也不強求即時改變,而是學習和不愉快的感覺共存。
靜觀也改變了Cammy和兒子互動相處的模式:「以前兒子若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時,我只是處於『行動模式』」去解決問題,只懂以自己的角度出發。現在我可以做甚麼令兒子冷靜下來呢?學習靜觀後,每當遇上兒子情緒失控時,我會嘗試進行『三分鐘呼吸空間』,讓自己進入『同在模式』感受當下的情緒。慢慢地,我有更多同理心去理解兒子的想法和需要。雖然即時所採取的行為可能是一樣,但心態很不同。現在我會在事後和兒子聊天,瞭解他為何當時會有此反應,討論若再遇類似情況時,他會希望我採取甚麼行動。」
研究發現,靜觀親職課程能夠減少子女的反叛及傷害性的行為、提升子女情緒管理的能力、減少家長的親職壓力、改善家長在親子互動間的情緒管理及改善家長管教子女的成效。遇到壓力時,家長若能從多角度看待事物,就能有更敏銳的覺察力、與更有智慧地作出反應,而非自動化地打罵或發脾氣。
Cammy最愛靜觀步行練習:「我很喜歡到海濱長廊散步,但以往散步時只是逃避一切甚麼也不去想;現在卻會回顧及照顧自己的情緒,容讓自己傷心,感受自己的淚水,接納自己脆弱一面,幫助我重新振作起來。」
新生會現正推出為期八星期的靜觀親職課程,並為此課程進行成效研究。有興趣者可瀏覽詳情及報名。
撰文: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服務團隊 │ 圖片來源:Pexels